美國陸軍訓練

陸軍訓練,由陸軍部和陸軍參謀部統一領導,各主管官員和部門分別負責,各單位具體實施。在陸軍部,人力與後備役事務助理部長協助部長主管軍事訓練;研究、發展與採購助理部長負責研究、發展與採購訓練器材和其他教具。在陸軍參謀部,作戰與計劃副參謀長、人事副參謀長、情報副參謀長、後勤副參謀長、監察長、國民警衛隊局長、後備隊局局長、軍醫署長、軍法總監、副官長以及牧師長等都承擔著教育訓練某一方面的責任。如作戰與計劃副參謀長協助陸軍參謀長制定陸軍訓練指導思想,監督單個人員和部隊的訓練方案與計劃的制定,審批陸軍所有的訓練要求,批准陸軍參加由參謀長聯席會議指揮或協調的演習。在陸軍各主要司令部中,訓練與條令司令部負責研究、管理和監督單個人員訓練和部隊訓練以及少數外國軍事人員的訓練與教育;陸軍部隊司令部負責駐本土陸軍的部隊訓練;器材司令部與醫療司令部主要為軍事訓練分別提供裝備和衛勤保障;此外,其他各司令部負責所屬單位軍事訓練的領導與管理。

陸軍訓練的管理包括院校訓練管理和部隊訓練管理。在院校訓練管理中,除陸軍軍官學校(即西點軍校)直屬陸軍部領導外,其餘均隸屬于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部隊訓練,則是通過上級領導、本單位指揮官、訓練軍官以及指揮軍士長等人員按級進行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四個循環往復的階段:制定計劃、保障資源、實施訓練和考核評估。

一、院校訓練
院校訓練是指在軍事院校或訓練中心進行的訓練。陸軍現有35所軍事院校,包括33所初級院校、1所中級院校、1所高級院校。另有11個主要的訓練基地或中心,包括7個各兵種的訓練基地和4個聯合訓練中心。陸軍院校訓練以單個人員訓練為主,包括士兵訓練、軍士訓練、準尉訓練以及軍官訓練等。

--士兵訓練
士兵訓練分新兵訓練、初級技能訓練以及軍士訓練。

新兵訓練是應徵入伍的新兵首先接受的體能訓練和基本軍事訓練。美國陸軍按計劃逐月招募新兵,訓練基地全年訓練新兵。新兵訓練的時間為8周,共405個小時,內容主要有軍旅生活介紹,軍隊禮節、軍隊紀律和軍事衛生知識介紹,以及體能、佇列和自衛等基本軍事訓練。訓練期間,新兵按訓練旅、營、連臨時編組,各訓練單位主官根據新兵的志願、專長與實際表現,提出訓練建議,並淘汰不合格兵員。

初級技能訓練的物件是志願長期服役並已完成了新兵訓練的士兵以及部分再次入伍的士兵。陸軍在技術訓練中心開設步兵、炮兵、坦克兵、車輛駕駛員、文書、打字員、炊事員等專業,在軍校開設航空、衛生、化學、軍械、軍需等專業,共有數百門課程,各門課程的學習時間3∼52周不等。

--軍士訓練
軍士訓練包括初級領導技能訓練、基本軍士課程訓練、高級軍士課程訓練和軍士長訓練。

初級領導技能訓練的培訓物件為所有擬晉升為火力組長級的士官,訓練時間為4周,內容是各項軍事專業通用的基本領導技能。

基本軍士課程訓練的訓練物件是擬晉升為中士和參謀軍士、擔任班長、分排長、坦克車長、武器操作組組長的士官,時間3∼19周,內容是關鍵性技術、戰術和領導技能科目。

高級軍士課程訓練的施訓物件是擬晉升為上士或排軍士的士官,內容是更高一級的技術、戰術和領導方法,重點為戰鬥技能科目。

軍士長訓練採取在校和函授兩種方式進行,培訓物件是擬在營至國防部各級單位任職的軍士長,重點內容是營、旅、師各級參謀軍士長和指揮軍士長的職責,以及戰略方面的科目。

--準尉訓練
陸軍的準尉訓練包括準尉基礎訓練、高級準尉訓練、準尉長訓練。

準尉基礎訓練的培訓物件是擬晉升為準尉的候補人員。首先學習為期6周的準尉入門課程,內容主要是領導科學和倫理學。爾後接受為期數周的專業技術訓練。合格的畢業學員可以被任命為三級或四級準尉。

高級準尉訓練的物件是具有10∼20年準尉工作經驗,準備提升為一級或二級準尉的人員。

準尉長訓練的培訓物件是具有約20年工作經驗的一級準尉,合格的畢業學員可被任命為準尉長。

--軍官訓練
軍官的院校訓練分為任命前訓練、晉升前訓練兩種。

任命前訓練的物件是將要成為陸軍軍官的優秀士兵、軍士、準尉和青年學生。陸軍軍官學校、候補軍官學校和後備軍官訓練團負責任命前的訓練,它們在招生物件、施訓內容和要求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陸軍軍官學校(即西點軍校)對考生的要求極嚴,只有在得到美國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州長、市長和部隊主官的推薦後方可參加入學考試。西點軍校開設課程所占總學時的比例為:科學與文化課57%,軍事教育與訓練課35%,體育訓練課為8%。其文化教育水平相當於地方大學,軍事教育與訓練貫穿於4個學年,學員畢業時可獲學士學位。陸軍共有兩所候補軍官學校,學制14周,要求培訓物件具有大學文化程度,年齡在20∼29歲。陸軍的後備軍官訓練團設在眾多的地方大專院校中,目的是使大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

晉升前深造訓練分為任職訓練、初級訓練、中級訓練、高級訓練與將官訓練。

任職訓練培訓的物件是剛任命的少尉軍官。除西點軍校畢業的學員外,新被任命為少尉的軍官在赴任前都要在有關的兵種院校學習本兵種、本專業的基礎知識等內容最少4個月。學員結業後一般能夠勝任排級指揮職務。

初級訓練的培訓物件是服役3∼9年的中尉、上尉軍官,為期3∼12個月,主要學習初級指揮官的指揮、參謀業務、通信、飛行等,地點在本兵種學校的高級班或合成部隊參謀學校。學員畢業後擔任連指揮官或營、旅級機關參謀軍官。

中級訓練的訓練物件是服役10∼15年的少校軍官,主要在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和武裝部隊參謀學院進行,少部分學員被選送到其他軍種或其他國家的中級軍事院校學習,時間1∼2年。訓練內容主要是諸兵種合同作戰理論及參謀業務等。學員畢業後,任命為營級指揮官或旅、師級司令部的參謀軍官。

高級訓練的訓練物件是服役16∼23年的中校、上校軍官,主要在陸軍軍事學院和國防大學進行,也可在其他軍種或其他國家的高級軍事學院進行。學習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國際關係、軍事戰略、戰役指揮等,重點是合成軍隊作戰的指揮與參謀業務。畢業後的學員擔任師以上指揮軍官或軍以上司令部參謀軍官。

將官訓練的培訓物件是準備晉升為將官的軍官和部分將官。1986年,陸軍軍事學院開始增設將官訓練班,學制6周。除此之外,目前將官訓練的形式很多,如學習陸軍與海軍軍事學院聯合舉辦之將官聯合作戰課程",接受教官與專家的個別輔導,參加指揮與參謀學院舉辦的有關訓練,參加各軍兵種的座談會和短訓班等。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聯合作戰和國家安全戰略。

二、部隊訓練
部隊訓練是指在部隊進行的單個人員訓練和集體訓練。

單個人員的部隊訓練,又稱在職訓練或分散訓練,包括士兵在職訓練和軍官在職訓練。士兵在職訓練依據《士兵手冊》和《單兵訓練與考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和標準實施。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鞏固性訓練,這是最基本的類型,目的在於使士兵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各項單兵技能,滿足相應軍事專業的要求;二是交叉訓練,即在鞏固性訓練的基礎上,學習本班、組或分隊內其他人員的技能,學會使用多種武器裝備;三是文化教育,目的在於提高士兵的文化程度,掌握學習有關專業技術和履行某些職責所必需的文化知識。軍官的在職訓練方式有三種:一是參加各種演習,如指揮所演習、無實兵戰術演習和戰鬥類比演習等;二是自學,陸軍鼓勵軍官自學文化與軍事專業,訓練與條令司令部每年都頒發覆蓋面很廣的"美國陸軍當代軍事著作閱讀書目";三是參加函授,陸軍的主要院校開設有各種函授班,供在職軍官選修,定期舉行考試,及格者發給證書,並承認其學歷。

集體訓練實施的依據主要是《陸軍訓練與考核大綱》,包括班組訓練、分隊訓練、合同訓練等形式。班組訓練的施訓物件主要有步兵班、坦克乘員組、反坦克導彈分排和參謀組等,目的在於將單兵技能轉化為集體作戰技能。分隊訓練的物件是排、連、營分隊,目的是將單兵技能與班組戰鬥技能轉化為排以上的集體作戰技能,主要形式有排(連)訓練、參謀業務訓練、營級分隊的各種演習等。排、連分隊的訓練一般在駐地進行;營每季度進行1∼2次野外訓練,每次5∼7天(晝夜連續實施)。合同訓練的物件是旅、師、軍級規模的部隊,目的在每次檢驗性野外訓練(時間3∼4周),每1年至1年半參加一次聯合或聯軍演習;師每年必須組織2∼3次指揮所演習和1次師規模的野外演習;軍每2年組織1次軍規模的野外訓練演習。

三、後備役部隊訓練
美陸軍的後備役部隊除少數部隊駐在夏威夷外,其餘都駐在本土。陸軍部隊司令部負責駐美本土後備役部隊的訓練,陸軍西部司令部負責駐夏威夷後備役部隊的訓練。在和平時期,後備役部隊的訓練可分為非現役訓練和現役訓練,每年訓練時間共為38或39天,其中有21天進行現役訓練,17或18天進行非現役訓練。

--非現役訓練
所謂非現役訓練是指後備役人員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後備役部隊組織的訓練,包括後備役部隊定期集訓、單個人員集訓和頂替訓練任務的值勤等。這種訓練通常在周末進行,每次4小時,每年17或18天的訓練被分成34或36個周末集訓。實施這種訓練的場所主要有後備役部隊、後備役訓練中心、陸軍國民警衛隊和陸軍後備隊的院校等。

--現役訓練
現役訓練是後備役部隊和人員根據命令混編在現役部隊之中進行的訓練,分為年度現役訓練、初級現役訓練和現役院校訓練等三種形式。

年度現役訓練的時間為3周,是後備役人員參加現役訓練的基本形式。後備役部隊和人員通常以營為單位,按照訓練計劃的要求,配屬給戰時需要增援的現役部隊,與其一起參加野外訓練演習、聯合或聯軍演習。

初級現役訓練的培訓物件是從未服過現役的後備役人員,每期訓練時間為6周。士兵一般到新兵訓練中心訓練"士兵基本技能",軍官到各兵種的專業技術院校接受"軍官基本任務"培訓。

現役院校訓練的物件是從事複雜專業技術的後備役人員,在陸軍各兵種的專業技術院校進行,訓練時間的長短按所學專業的要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