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六臂”的T-35坦克,是蘇聯最早的重型坦克,它的出現完全針對了“坦克應該是陸地巡洋艦”這種說法。1931年首輛T-35製造完成,並於1933年在哈爾科夫投入批量生產。在30年代,T-35的火力顯的相當龐大,主炮塔裝一門短身管的76.2mm炮,外加兩個45mm炮塔和兩個機槍炮塔,以及另外三挺機槍。操縱這麼多武器,人少自然忙不過來,T-35的乘員也破天荒達到了11名。多炮塔的T-35的出現,曾震驚了各國坦克生產界,導致各國紛紛效仿。但T-35坦克的缺點是明顯的,蘇聯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把T-35作為對紅色蘇聯強大戰車生產能力的證明。T-35坦克的產量包括改進型只有61輛。蘇芬戰爭和衛國戰爭初期,T-35坦克作為特種裝備服役於預備役坦克團,參加了莫斯科戰役,其龐大的體型倒把納粹嚇了一跳。但T-35實在是樣子貨,設計嚴重脫離戰場實際,體型過於巨大但裝甲過於薄弱(正面最大只有35mm),很容易就被德國坦克象獵犬一樣撕碎。莫斯科戰役後,T-35銷聲匿跡,也意味著多炮塔坦克的沒落。目前幸存於世的T-35只有一輛,陳列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基本資料
| 生產數量 | 61 | ||
| 長度/寬度 | 9.72m/3.20m | 高度 | 3.43m |
| 重量 | 45噸 | 乘員數 | 11人 |
| 發動機 | M-17M型 500馬力 | ||
| 最高行進速度 | 公路30km/h,越野19km/h | 最大行程 | 公路150km,越野70km |
| 耗油量(升/百公里) | 公路607,越野1300 | 燃料載量 | 910升 |
| 爬坡性能 | 35° | 涉水深度 | 1.2m |
| 越障高度 | 1.19m | 越壕寬度 | 4.6m |
| 主要武器 |
76.2mm坦克炮,24倍(早期16倍)口徑,備彈96發;仰角-5°∼+25° 45mm(早期37mm)坦克炮兩門,備彈220發 |
| 輔助武器 | 5 X 7.62mm DT機槍(兩挺位於機槍炮塔內),備彈10000發 |
| 正面 | 側面 | 後方 | 頂部 | ||
| 裝甲指標 (mm/傾角) |
車體 | 35 | 25 | 20 | 11 |
| 炮塔 | 11-35 | - | - | - |